钓友们在一起经常调侃,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。近期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多是找钓位、调漂以及饵料介绍,也没有认认真真的去写一篇关于打窝的内容分享。前天夜钓时发现邻座的钓友的打窝方式,突然想到这个问题,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打窝的问题。下面和钓鱼网小编一起往下看。
我们先来阐述下打窝的几个误区以及忌讳,如果您在之前垂钓中打窝也有类似的经历,后面一定要注意了,否则会直接影响作钓的成效以及最终的鱼获。
1、打的位置太远
其实打窝的具体位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范围,按照垂钓的经验来看,我们建议窝子打在浮漂的后方,范围在0.5米之内都可以。据我垂钓观察很多钓友在打窝时很随意,有的直接用手抛,一次没抛准就来一次,有的用力过大直接抛到浮漂前方去了,这些操作对诱鱼进窝都会产生很大影响。
在打窝方面有近打窝远钓鱼的说法,这里说的近就是指打窝的距离不要超过浮漂所在的位置。我们打窝的目的是吸引鱼进窝,鱼都是从更远、更深的水域而来。如果我们的窝打到浮漂前面,相当于窝子做到浮漂前面,即便发窝也在浮漂前方,我们无法将双钩抛到窝点,所以很难钓到窝子里的鱼。
建议:打窝打在浮漂后方,开始作钓时可以钓窝点前方,待后期鱼口减弱时可以适当钓后点,也就是我们说的钓窝中;窝中的鱼口减弱时则说明需要补窝。
2、大杂烩一盆烩
有一次在野外垂钓看到钓友将剩下的饵料、谷麦、酒米等多种混合一起直接打窝,各种饵料、窝料混在一起回导致味型很杂、很乱,鱼在水中特别是夜晚完全是靠嗅觉来找食物,这种大杂烩混合后的气味说不定还是鱼不喜欢的味道,直接影响诱的效果。就好比人一样,给你来个大杂烩,气味与你平时喜欢吃的菜味道不一样,想必您也不会再吃,其实道理是一样的。
建议:钓友应根据垂钓的目标鱼来选择合适的窝料,钓鲫鱼则选酒米和饵料混合打窝,钓鲤鱼则选择谷麦或玉米混合饵料打窝,让窝料的味型更纯粹,这样更利于诱鱼。
3、像仙女散花一样
像仙女散花一样是指钓友打窝打的太分散,虽然说的有点夸张但在实际野钓中却经常见。部分钓友在打窝时,窝料撒得过于分散,导致窝点范围太大,鱼在不同的地方觅食,分散了钓点的集中性,降低了上鱼几率。
建议:打窝尽量做到集中投放,让鱼更集中在窝点区域,形成较小范围内的“聚鱼圈”。建议用将窝料捏在铅皮上的方式打窝,直接、简单、精确且有效。其次还可以借助打窝器(传统钓常用的羽毛器打窝)、打窝竿等工具让窝料更集中。
4、先打窝后探底
部分钓友到了钓点不是先找底或探水底结构,上来就先把窝料打了,本着早打窝早发窝的原则,想的很美好太现实往往很残酷。我遇见过钓友上来就打窝,然后找底,结果发现水浅且挂底,无奈之下只能更换钓位。这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也浪费了窝料,这种操作不提倡,除非是经常作钓的水域且水底结构都非常清楚的情况。
建议:达到不熟悉的钓点后应先找底,拿着鱼竿在周围多抛几次,大概了解下水底的结构,看是否适合作钓,适合则打窝,不适合则更换钓位。
5、鱼不来就补窝
部分钓友本着多打多钓的原则,在没有动静的时候就想着是不是水底的窝料吃完了,唰的一下几勺窝料下去了,希望通过打窝的方式吸引鱼进窝,想法是好的但事实恰好相反。
如果鱼把窝料吃完相当于是发窝的时候,即便鱼在聪明总有那么一两条眼瞎的鱼,或多或少都会碰到线或者吸下饵料,不可能没有动静。一直没有动静就只能说明鱼没有进窝,或者窝里的鱼就那么零星的几条,你再去补窝,它们吃窝料都会吃饱,咋可能再去吃饵料呢。
建议:打窝后一直没动静不要补窝,保持耐心等待。打窝到鱼进窝以及发窝需要时间,天气越冷鱼进窝、发窝的时间会更长。如果垂钓几个小时还是没口则建议收竿回家,野钓就是这样影响鱼口的因素很多,如天气、水温、气压等,这些客观因素不是你我能左右的,不合适的天气确实不好钓鱼,守着也是浪费时间,不如早点收竿回家休息,来日再战。
总而言之,钓鱼不打窝不行,打窝不注意也不行,想要钓鱼有所收获,打窝细节少不了。以上说的5个打窝常犯的错误,不知道各位钓友有没有这样做,有的话则需要加以改正,说不定改正后就连竿、爆护。